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
8月23日-8月29日
近年来
成都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落实新时期
“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
将绿色建筑纳入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
公园城市示范区重要内容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
标准和管理体系
实现了快速高质量发展
绿色建筑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于一身,是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
绿色要求全域覆盖。2014年1月,市政府印发《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首次在政府层面提出了绿色建筑发展目标。2014年6月、2017年1月,分别印发《关于我市新建民用建筑工程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土地出让阶段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的通知》,将绿色建筑执行范围从全市新取得建设用地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扩展到工业建筑项目,实现新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进入绿色时代,成为全域覆盖绿色建筑要求的城市。
绿色标准持续提升。陆续颁布《成都市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2014版、2016版、2017版、2019版),在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基础上,结合成都实际增加民生、环保等相关要求,提高建设品质,并通过明确建设用地绿色建筑建设要求、开展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项审查等管理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不低于绿色建筑基本级要求,其中政府投资项目、“12+3”范围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不低于一星级要求,政府投资且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和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不低于二星级要求,建筑高度超过150米和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以及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原则上满足三星级要求。
绿色技术不断进步。推进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智能建筑、BIM技术等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建材应用,要求绿色建筑应用绿色建材的比例不低于60%。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应用,推进太阳能光热和光伏、浅层地热能、再生水、自然采光通风、健康建筑技术等绿色技术应用示范。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项目中积极推进超低能耗建筑。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走进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
项目背景
2016年4月,在中瑞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成都市人民政府与瑞士发展与合作署关于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合作备忘录》在京签署,“中国—瑞士低碳城市(成都)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明确由温江区作为“中国—瑞士低碳城市(成都)示范项目”实施地,共同推动中瑞双方在生物医学、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而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就是中瑞低碳城市合作框架下的首个低碳绿色示范建筑项目。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整体以绿建二星级进行打造,其中1#楼作为中瑞低碳试点项目以绿建三星级实施,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制冷制热、光伏发电供电、雨水回用、节能门窗、导光筒等一系列低碳环保设备实施,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地源热泵系统预埋混凝土内的天棚盘管
新风系统地排风
进口外墙电动百叶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建设过程将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科学布局、适用便捷、配套建设各项设施。
项目建成后作为集生物医药研发实验,医疗器械研发实验及相关配套动物实验单元、办公单元、共享服务单元、污水处理站等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生物医学研发基地。
进口保温节能玻璃幕墙
消防和照明条形一体灯
消防和照明一体圆盘灯
下一步,成都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家、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将“绿色”深度融入建筑全寿命期,促进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创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
版权所有 四川川科众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686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5602000152号